
有位男同事,双胞胎儿子刚上幼儿园。有次和他聊起孩子的事儿,他揉揉睡眠不足的眼睛,感慨,如果哪天晚上那一对活宝能在十点前入睡,就是眼下最大的幸福——因为这样他便有时间看点儿书,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了。两个小宝宝每天玩闹到十一二点才睡,每天早上都赖床,得生生把小家伙从被窝拖出来,撂倒在沙发上,一边放动画片一边往他们嘴里喂饭,才能让他们渐渐醒过来准时上学。而这样一来,他自己便赶不上校车了,每天都得挤公车上班。
孩子后天的习惯基本上是大人养成的。有些小习惯无伤大雅,但睡觉这件事儿,对孩子的成长而言可不是小事儿——我个人认为是顶顶重要的。
吃得好睡得好(一般而言)必然长得好。今时今日中国的孩子跟上个世纪比,因饮食引起营养不良的个案已很少见(毒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这里暂不讨论),睡眠质量的差异是导致个体发育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。大人用点儿心思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,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。
婴儿时期,孩子的睡眠与这些有关:
1.夜尿。勤快的妈妈喜欢给孩子把尿——尽量让孩子的屁屁不用纸尿裤也能保持干爽自然是最好的,但夜里的便溺(niào,同尿)是小孩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,选择柔软透气的纸尿裤并不会导致红屁屁,反而可能给孩子一夜安眠。无论对于妈妈还是宝宝,纸尿裤都是一项伟大的发明,虽然也意味着一笔不小的开销。孩子的爷爷奶奶那一辈儿人总是认为纸尿裤不透气,会把孩子憋坏,其实用纱布包屁股反而更容易引起湿疹——因为大人不一定总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婴儿的便溺,湿乎乎的纱布粘在小孩的屁屁上,其后果可想而知。全职妈妈也许总能按时把尿,但对于普通的妈妈来说,晚上临睡前给宝宝换上一片纸尿裤是简单又明智的选择。
2.奶瘾。母乳喂养或奶瓶喂养的婴儿都可能产生对奶头(嘴)的依赖,有点近似于吸毒成瘾。即使在六个月之后,胃容量小的孩子可能还需要每隔三四个小时给一次奶,每次大概也就一百多毫升,这样的孩子在夜里至少要醒来两到三次,在半梦半醒之间哭闹着寻找奶头(嘴),大口大口地吸吮片刻然后再沉沉睡去。长期喝夜奶的孩子,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孩子会在一定程度上养成奶瘾,这也造成大人睡眠不足,以及断奶困难。如果婴儿仅仅醒来两三次,喝完奶便能香甜入睡,不建议强行纠正,可以按需喂哺——而当婴儿每晚哭闹次数太多,同时严重影响了大人的正常睡眠时,便要采取措施了。具体方法不一而足,另文探讨。
3.饥饿。胃容量小且消化正常的婴儿在夜里会因饥饿而醒来。最直接有效的应对方式就是准备好温水,奶粉,当婴儿醒来哭闹时以最快的速度冲泡一瓶暖暖的奶,让小家伙喝个够,再甜甜入梦。对付这样的孩子,母乳喂养的妈妈自然更轻松。奶瘾和饥饿有时不易分辨,妈妈们要注意观察。孩子夜里哭闹时,摸摸孩子的肚子,如果瘪瘪软软的,应该就是饿了。如果肚子硬硬鼓鼓的,仍然哭闹,那么有可能是奶瘾“发作”或是其他问题(如消化不良,身体不适等等)。
4.白天的活动情况。孩子白天玩儿得好,累了,自然睡得早,睡得沉。当新生儿已经渐渐适应身外的世界,开始有了白昼和黑夜的概念,便可尽量让他们在白天到户外活动。这一点老一辈的观念通常是过于保守乃至错误的,满月之前的孩子往往被裹得严严实实,几乎没有机会出门。有些老人甚至把孩子捂在屋里直到三四个月。人是自然之子,早早沐浴了清风、阳光的孩子肯定更健康。
目前我家宝宝(在天气晴好时)上午、下午都有在户外活动,晚上八点半到九点之间给他用温水洗洗脸,洗洗手,换一片纸尿裤,喝上150 ml左右配方奶,然后关了灯放点儿轻柔的音乐,他便安静下来,不用抱或哄,一会儿就能睡着。夜间一般醒来一次,喝点儿奶又能再睡到天亮。每天早上六点多和我们一起醒来,感觉他状态很好,情绪活泼。白天在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两点间他也能睡一到两个小时。谁能想到,仅仅一个月前,他还是一个每晚醒来四五次,大哭大叫要妈妈的“夜哭郎”呢。
标签: 育儿 睡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