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念是很好吃的骨头

2009年5月14日星期四

eSlick发布:国内市场前景难料

  福昕软件(Foxit Software)于5月9日发布了一款电子书阅读器eSlick
  目前国内无法直接买到该产品,公司网站提供在线预订服务,其实也就是给了个电话号码。该公司在福州和北京两处办公地点有样机可供试用(问了福州的分公司,异地试用须付押金人民币1500元)。
  表面上看,eSlick的外观和功能似乎与Kindle相当,但在品质和功能上还有不小的差距。体积差不多,显示屏一样大,都是6",eSlick还更轻一些;但eSlick是4级灰度(相当于Kindle I),而Kindle(目前型号是Kindle II)是16级,显示效果完全不在一个级别。功能上么,eSlick除了阅读PDF和txt文档外,还能听mp3——虽然这功能明显鸡肋。Kindle除了提供“准书本式”数字化阅读之外,还具备“有声图书”(Audiobooks)功能;依托于Amazon的线上服务,可以通过Kindle很方便地从专属网络下载或购买电子书;另外,Kindle支持iPhone。
  个人感觉,eSlick在国内的推行须解决几个问题:
  1.定价偏高。eSlick预订价是1800人民币(约259美金),Kindle目前售价359美金(约2500人民币),如果说针对北美市场的Kindle有点小贵,那么eSlick也不算便宜,特别是对于国内市场而言。现在移动通讯商推出的3G上网本也就两三千块钱,其促销的力度可比eSlick大多了。两千块钱左右的随身电子产品,你愿意选择①功能单一的eSlick②上网本③智能手机。我想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会是①。
  2.定位模糊。Kindle用户与纸质书籍顾客之间没有明确差别,定位于Amazon的原有用户和潜在用户,目前仍在稳固并拓展美国国内市场。也就是说,Kindle不只是个阅读器,它是Amazon联结用户、内容和服务的一个平台——Amazon卖Kindle,但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卖电子书。而eSlick,我们仍看不出其针对哪一个用户群——喜欢阅读同时渴望体验新技术的人群?这样的用户在国内仍需要长期培育。况且,eSlick依托的不是Amazon这样的内容提供商,而是Foxit,一个软件开发商;这就很难满足用户的内容需求,更谈不上服务。
  3.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。“带着你的图书馆去旅行”?不是一个好的广告语,太长,而且缺乏激情。早在2008年底,福昕就有了硬件发布计划,之后几个大的电子产品展会上都有eSlick的消息,但其国内市场始终平静如水。福昕现有的营销投入恐怕很难为eSlick带来足够的销量。话说回来,也许福昕并不指望eSlick能够赚钱呢,赚个吆喝也不错啊,从这个意义上看,eSlick的发布也算适逢其时了。
  建议福昕公司,干脆赠送一批eSlick给国内各大图书馆得了,在这些图书馆的显眼位置设一个电子书阅读体验区,未必能卖得更好,至少用的人多了嘛。
  P.S. 给福昕网站提供的几个email地址发邮件,都被退回了。晕。

标签:

0 条评论:

发表评论

订阅 博文评论 [Atom]



<< 主页